☆50.第五十章收拾鋪面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章 收拾鋪面
陸得祥的一個主意,引來依格對西藥房的上心,並由此盤下鋪面經營。這一條路,只因對職業的堅守。
入夜,陸得祥躺下,尋思著院裏的動靜,怎麽合眼,都入不了睡的深沈。白天的經過,一些事總在眼皮底下晃悠。這樣的鏡像,近了,又遠;走了,又回來。反反覆覆地折磨,說不上的是喜,還是憂。心底的起意品來咂去,像撿了一塊兒糖果,吃了怕發生意外,丟了又覺得可惜。
早間,陸得祥隨沈小姐和依格出門不久,朱子韜就從鎮上找來幾個裱糊匠,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把東小院拾掇的喜氣洋洋。
暮色微起,沈牧融回來到東小院繞了一圈,瞅著粉刷過的房間,窗紙又糊了新的,素凈淡雅,庭院幹幹凈凈。回過頭對依格說:“如果急,今晚就可以搬過來住。”
依格說:“不急,過一兩天吧。房子閑的久了,總該好好通通風,這樣住的舒暢些。”
陸得祥跟在後面,隨意一走,小院的溫暖,尚覺早先有關院落的生硬或什麽的說法也許就是一個有意或無意間說下的傳聞,時間又過了這麽久,什麽樣的感覺,也會隨著記憶慢慢地淡化或消失。
朱子韜忙乎了一天。這樣的效果,說的嚴謹些,朱先生是動了腦筋的。事後,吳婕說,僅窗花紙圖案色調的選擇,鎮間宅裏就跑了三四個來回。朱先生的智慧,服務於沈家,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伸不開腿腳的。
今晚,吳婕的菜燒的很清淡。小米粥的金黃,盛到碗裏稍傾,落下薄薄的一層油皮潤澤無比。一入口,綿甜極了。若不是依格在,確有心思多喝上一碗。人的正經,有時真的沒有必要,過後一想,累。
夜,漸漸深了。覺得有些悶,也許該下雨了。山溝裏的氣候常常說不準,一邊晴,一邊雨,如陰陽兩色,無常潤土。
從院子角落傳來蛐蛐的鳴叫聲,這種和樂極易把人帶回到童年的記憶。
每年的八九月間,從立秋的那一天午夜開始,聽到田野裏傳來蛐蛐的第一聲鳴叫,蛐蛐就會在孩子們的陶罐裏出現,一直走過白露之後。
這一時期,蛐蛐在田野的叢草中和孩子們的陶罐裏會顯得特別歡快,不停地低吟淺唱,有時這一吟唱會無原則出現在城裏庭深的四合院裏。
蛐蛐,官名蟋蟀,邊城人俗稱秋蛉兒。每年一到立秋前後,孩子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喜歡捉上那麽幾只或十幾只蛐蛐,把玩兒一陣子,在戲耍和夢境中傳遞著蛐蛐的張揚和吟唱走過散淡的秋天。
蛐蛐,把玩兒的雅興。國人最早見於唐,走過宋,繼而盛於晚清。玩兒蛐蛐成為帝王的貢品,獨顯山東的寧陽,這是一個享有“天下第一蟲”的地方。
邊城的“蟲”望塵莫及。生性溫和,不善打鬥,少些因領地的一時得失而拼鬥的習性。屬於那種上不了席面的也叫“蟲”。中庸的“蟲”,既不納貢,也缺乏京城官宦子弟主流借“蟲”的豪賭,僅僅是玩養,是對浮躁秋季童趣心情的緩釋。邊城的人常常這樣自語。
小的時候,陸得祥也喜歡玩兒養蛐蛐,找一個陶罐,捉幾只蛐蛐,置於背陰處,晨賞晚習。調皮時,還把多餘的放逐於庭院深處的角落。推窗入夜,在秋的雨後,傳來蛐蛐的歡快,讓童稚的心靈重回田野肆逐,秋天的放任得到最大的滿足。
記得有一次,不知是誰把蛐罐帶進了學堂。上課時,蛐蛐跑了出來,先生大為惱怒,訓斥玩物喪志。玩養,戲蛐要有一個度。過了度,就像貪杯的人,醉是無疑的了。
那時,陸得祥不善其意。先生說,人如此,國如是。若天底下的人都在玩養,或借玩養還生出些諸多事來,把一個好端端的民族玩養歷練的如同蛐蛐鬥性十足,國之模樣便見微知著了。
還好,國人的玩養雅趣,僅僅是一時起興,隨著秋的露水凝重和陽光漸短,“蟲”的回歸自然帶著人的玩興一同謝幕走向深秋。
早上醒來,腦子覺得木木的,有點沈,少些清格。若不是吳婕過來敲門,這一覺不知要睡到何時才起。一想,都是夜半時分起來小解惹的事。也是,從來不曾有過的起夜習慣,僅此一次,怎麽就那麽巧。解個手,又是寅時,怎麽會在這個時候如廁和依格撞了個滿懷。見了光不說,依格也是,出來穿的那麽薄,幸好,夜的朦朧,尷尬之事算是掩過去了。急急回到屋,心跳不安。摸黑尋燈,找了半天,也沒有見亮,索性就那麽黑著,懷著忐忑之心困到黎明時分才迷迷糊糊地著了。
吳婕說:“沈小姐和依格早早地出去了。見你困覺,讓我告訴你,到鎮上雇輛馬車,明兒一早進趟城。”
陸得祥說:“進城送貨的車多了,找個熟人說說,順便搭個腳兒就行。”
吳婕說:“你還是依小姐說下的去辦。別為了省那幾個錢,小姐也是有面子的人。這不還有依格小姐嗎?說不定也是一大家閨秀。”
說得也是,陸得祥頷首稱道。怎麽把依格小姐忘了呢。昨夜的事,再一面對,真不知咋個解脫。也許,裝一裝,厚個臉,也就混過去了。兩個人的事,又沒有第三只眼睛瞧見,只要不介意,就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大大方方,一笑而過。世上的事,沒有哪一個喜歡往自己的臉上抹黑的,除非另有圖謀。男女之事大多持清白一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陸得祥的一個主意,引來依格對西藥房的上心,並由此盤下鋪面經營。這一條路,只因對職業的堅守。
入夜,陸得祥躺下,尋思著院裏的動靜,怎麽合眼,都入不了睡的深沈。白天的經過,一些事總在眼皮底下晃悠。這樣的鏡像,近了,又遠;走了,又回來。反反覆覆地折磨,說不上的是喜,還是憂。心底的起意品來咂去,像撿了一塊兒糖果,吃了怕發生意外,丟了又覺得可惜。
早間,陸得祥隨沈小姐和依格出門不久,朱子韜就從鎮上找來幾個裱糊匠,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把東小院拾掇的喜氣洋洋。
暮色微起,沈牧融回來到東小院繞了一圈,瞅著粉刷過的房間,窗紙又糊了新的,素凈淡雅,庭院幹幹凈凈。回過頭對依格說:“如果急,今晚就可以搬過來住。”
依格說:“不急,過一兩天吧。房子閑的久了,總該好好通通風,這樣住的舒暢些。”
陸得祥跟在後面,隨意一走,小院的溫暖,尚覺早先有關院落的生硬或什麽的說法也許就是一個有意或無意間說下的傳聞,時間又過了這麽久,什麽樣的感覺,也會隨著記憶慢慢地淡化或消失。
朱子韜忙乎了一天。這樣的效果,說的嚴謹些,朱先生是動了腦筋的。事後,吳婕說,僅窗花紙圖案色調的選擇,鎮間宅裏就跑了三四個來回。朱先生的智慧,服務於沈家,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伸不開腿腳的。
今晚,吳婕的菜燒的很清淡。小米粥的金黃,盛到碗裏稍傾,落下薄薄的一層油皮潤澤無比。一入口,綿甜極了。若不是依格在,確有心思多喝上一碗。人的正經,有時真的沒有必要,過後一想,累。
夜,漸漸深了。覺得有些悶,也許該下雨了。山溝裏的氣候常常說不準,一邊晴,一邊雨,如陰陽兩色,無常潤土。
從院子角落傳來蛐蛐的鳴叫聲,這種和樂極易把人帶回到童年的記憶。
每年的八九月間,從立秋的那一天午夜開始,聽到田野裏傳來蛐蛐的第一聲鳴叫,蛐蛐就會在孩子們的陶罐裏出現,一直走過白露之後。
這一時期,蛐蛐在田野的叢草中和孩子們的陶罐裏會顯得特別歡快,不停地低吟淺唱,有時這一吟唱會無原則出現在城裏庭深的四合院裏。
蛐蛐,官名蟋蟀,邊城人俗稱秋蛉兒。每年一到立秋前後,孩子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喜歡捉上那麽幾只或十幾只蛐蛐,把玩兒一陣子,在戲耍和夢境中傳遞著蛐蛐的張揚和吟唱走過散淡的秋天。
蛐蛐,把玩兒的雅興。國人最早見於唐,走過宋,繼而盛於晚清。玩兒蛐蛐成為帝王的貢品,獨顯山東的寧陽,這是一個享有“天下第一蟲”的地方。
邊城的“蟲”望塵莫及。生性溫和,不善打鬥,少些因領地的一時得失而拼鬥的習性。屬於那種上不了席面的也叫“蟲”。中庸的“蟲”,既不納貢,也缺乏京城官宦子弟主流借“蟲”的豪賭,僅僅是玩養,是對浮躁秋季童趣心情的緩釋。邊城的人常常這樣自語。
小的時候,陸得祥也喜歡玩兒養蛐蛐,找一個陶罐,捉幾只蛐蛐,置於背陰處,晨賞晚習。調皮時,還把多餘的放逐於庭院深處的角落。推窗入夜,在秋的雨後,傳來蛐蛐的歡快,讓童稚的心靈重回田野肆逐,秋天的放任得到最大的滿足。
記得有一次,不知是誰把蛐罐帶進了學堂。上課時,蛐蛐跑了出來,先生大為惱怒,訓斥玩物喪志。玩養,戲蛐要有一個度。過了度,就像貪杯的人,醉是無疑的了。
那時,陸得祥不善其意。先生說,人如此,國如是。若天底下的人都在玩養,或借玩養還生出些諸多事來,把一個好端端的民族玩養歷練的如同蛐蛐鬥性十足,國之模樣便見微知著了。
還好,國人的玩養雅趣,僅僅是一時起興,隨著秋的露水凝重和陽光漸短,“蟲”的回歸自然帶著人的玩興一同謝幕走向深秋。
早上醒來,腦子覺得木木的,有點沈,少些清格。若不是吳婕過來敲門,這一覺不知要睡到何時才起。一想,都是夜半時分起來小解惹的事。也是,從來不曾有過的起夜習慣,僅此一次,怎麽就那麽巧。解個手,又是寅時,怎麽會在這個時候如廁和依格撞了個滿懷。見了光不說,依格也是,出來穿的那麽薄,幸好,夜的朦朧,尷尬之事算是掩過去了。急急回到屋,心跳不安。摸黑尋燈,找了半天,也沒有見亮,索性就那麽黑著,懷著忐忑之心困到黎明時分才迷迷糊糊地著了。
吳婕說:“沈小姐和依格早早地出去了。見你困覺,讓我告訴你,到鎮上雇輛馬車,明兒一早進趟城。”
陸得祥說:“進城送貨的車多了,找個熟人說說,順便搭個腳兒就行。”
吳婕說:“你還是依小姐說下的去辦。別為了省那幾個錢,小姐也是有面子的人。這不還有依格小姐嗎?說不定也是一大家閨秀。”
說得也是,陸得祥頷首稱道。怎麽把依格小姐忘了呢。昨夜的事,再一面對,真不知咋個解脫。也許,裝一裝,厚個臉,也就混過去了。兩個人的事,又沒有第三只眼睛瞧見,只要不介意,就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大大方方,一笑而過。世上的事,沒有哪一個喜歡往自己的臉上抹黑的,除非另有圖謀。男女之事大多持清白一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